让志愿赋能青春,让青春弥合“鸿沟” ——从广州南站社会实践看志愿服务的新使命
广州坐落于西、北、东三江汇合处的中国南大门,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对外门户,也是中国最早开展志愿服务的城市之一,是一座志愿之城。广州南站作为广州主要的高铁停靠站,更是汇聚着京广、广汕、广湛等重要铁路线路,承担着广州大部分的高铁运输客流。今年暑运期间,广州南站到发旅客共计3799.89万人次,其中发送1930.32万人次,到达1869.56万人次,日均到发旅客61.29万人次。为满足旅客出行服务需要,广州南站地区志愿服务队通过“大学生返家乡系统”、公众号、高校结对的方式,累计组织2038人次开展南站各项服务,服务时长16304小时。作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先锋城市,广州南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庞大的客流量,成为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重要舞台。
是“引路人”,也是“导游”。庞大的车站,密集的客流,是广州南站的特征,服务缺位也因客观原因而存在。生活的快节奏,车站的巨大面积成为了旅客出行的第一大“阻碍”,广州南站地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走在一线,在高铁车站出入口、在地铁车站出入口、在售票大厅,“A28检票口在哪?”、“打车点在哪?”、“进站口在哪?”、“外籍身份证怎么购票?”、“地铁站怎么走?”、“换乘区怎么去”、“今天没有车回去怎么办?”、“这边有什么景点介绍?”、“哪里坐车看风景好?”等等,是志愿者日复一日所要回答的问题,是旅客们面临无车出行,无票购买处境的解决方案的“策划者”、“建议者”。几颗润喉糖、一两瓶水是志愿者的必需品,使大站充满大爱。这是与站内其他志愿者队伍的显著特征,也是志愿者队伍骨干、工作人员认真开展培训的结果和体现。
是夏日“春风”,也是夏日“严寒”。从三金工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2017年10月,十九大报告首次将“数字中国”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,再到2023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、全面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开局之年、重要推动之年。快速推进的数字建设,惠及全球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方方面面,但在数字建设的暖风下,中老年人与社会脱钩因此进一步加快,数字鸿沟问题成为了当代数字化建设应当考虑并解决的问题。在南站服务期间,老年人因数字鸿沟问题不知如何网络购票,不知使用智能手机,不知如何使用自助购票机,因而求助与售票大厅人工窗口,但寥寥无几的人工窗口面临的不仅是需要现场购票的旅客,也面对着退改签的旅客,无法满足需求多数中老年人的购票需求,尽管志愿者们无休无止的协助相关旅客操作相关自助设备进行购票,但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成为了志愿者们的“头疼事”。作为一名大学生,一名新时代青年,一名具有数字素养的志愿者,深入一线,面对数字鸿沟问题的解决,发挥巨大作用,去感受、去理解他们的“窘迫”,去成为社会与中老年人的“桥梁”,去打通政府与群众的最后“一公里”,将数字化送往中国大地的暖风,吹向“数字边缘群体”。
是“快”步人生的科技旋律,是“大”国风范的温暖守护,是“爱”满人间的文明新篇。数字、高铁时代的来临,人们生活方便快捷,出行成本大大缩短,指尖购票、扫码进站、车票无纸化集合于智能手机一身,赋能于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,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,也成为了中国“新四大发明”之一。高铁站拔地而起,三小时、二小时、一小时、半小时经济、生活圈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时代记忆,人口基数的庞大,致使好似机场的高铁车站成为了国内外对这些车站的第一印象。2024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》,中国志愿服务迎来新的机遇和阶段,曾几何时的我们还乘坐着回乡的“绿皮”,接受思乡的“考验”,感受如乡村“慢节奏”生活的金色风景与“漫漫长夜”;还面对恶劣天气挤在几十年代以前建设的小小车站;还只是以“义务运动”为特征的志愿服务发展初期,现如今“快”是出行速度、指尖生活,是数字经济发展快车,也是人们的“躁动不安”;“大”是冬天的惨痛教训,是合理的超前规划,是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,是长夜等待的庇护所,也是人们的“手足无措”;“爱”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,是志愿者的无私奉献,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核心动力与价值体现,也是人们的“心间暖阳”。
从绿皮车的悠悠岁月到复兴号高速铁路动车组的风驰电掣,从数字化建设带来的便捷与挑战,到志愿服务织就的人间情暖,每一步都镌刻着时代进步的印记,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复兴。随着数字中国战略与《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》的深入实施,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广州南站地区志愿服务队,也必将在这一浪潮中继续发光发热,以饱满的热情,以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服务旅客,为“数字边缘群体”架起桥梁,弥合中老年人“数字鸿沟”,为数字中国增添新的发展动能,书写文明新篇。
作者:许斐 广州华商学院